丁香园专访叶定伟教授:CRPC定义及预后解析

2014-12-12 17:2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引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雄性激素去势剥夺治疗是目前无法手术根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长期治疗后多出现耐药现象,治疗棘手,预后欠佳。近年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概念在临床肿瘤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针对CRPC,一些新的药物逐步进入临床验证或使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丁香园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叶定伟教授,为大家讲解CRPC定义及预后解析。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或提问,我们将抽取30名幸运用户各赠送丁当10枚。

【采访视频】 

ccvideo


【采访纪要】

丁香园:叶教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过去,晚期前列腺癌拥有着不同的名字。麻烦您讲解一下HRPC(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和AIPC(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RPC(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及演变原因?

叶定伟教授:前列腺癌的发展的确经历了三个演变过程。

最初采用AIPC的概念,即病人接受一线去势药物和手术去势治疗后,出现PSA增高,这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后来演变为HRPC,病人对任何内分泌治疗都失效,称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当时大家广泛接受了这一观点。

而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即使进入激素抵抗阶段,仍然有有效治疗方式。通过采用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以前,我们只关注和降低血液循环中血清睾酮的雄性激素水平,但前列腺癌肿瘤细胞仍然能分泌雄性激素,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阻断这一雄性激素分泌途径,就能达到内分泌治疗的目的。

所以,目前大家更认可CRPC,也就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一概念,当血液中血清睾酮浓度达到去势水平后,PSA水平和影像学资料显示,这一癌症称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丁香园:CRPC的定义得到权威(几大泌尿外科学会)界定之前,CRPC的定义标准被普遍认为是:血清睾酮浓度达到去势水平伴有PSA水平升高、影像学进展、和/或逐渐恶化的症状。随着CUA、EUA和AUA三大指南的陆续更新发布,它们对CRPC均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三大指南对于CRPC定义的差异在哪里?

叶定伟教授:CUA、EUA和AUA三大指南各不相同,我们主要是应用EUA的指南。

EUA指南主要设定为血清睾酮必须达到去势水平,一般低于1.7nmol/ml(或50ng/dl)。另外,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去除药物4-6周,仍有PSA增高,我们要求每周检测一次PSA,至少比最低点连续两次升高2ng/dl,这就称为CRPC。

AUA指南指出,血液中血清睾酮达到去势水平,不需要抗雄撤退4-6周,如果出现PSA上升2ng以上,即可定义为CRPC。

CUA指南接近于AUA指南。但是抗雄撤退有时间间隔,必须在3周以上。所以,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性。

丁香园:据了解,2014年的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A)指南中,CRPC的定义又有了新的变化,与2013年EUA指南相比,删除了“抗雄撤退”这一必要条件,目前许多专家对此意见不一,您的看法如何? 

叶定伟教授:我个人认为,比较2013与2014年EUA指南对CRPC的定义,我们发现删除“抗雄撤退”这一必要条件接近于美国和中国指南,即不需要抗雄激素撤退4-6周的必要条件,这三个指南对CRPC的定义逐渐同步,接近于相似。

丁香园:国外对于CRPC的研究报道较多,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里面提出了许多预后的预测因子,比如年龄、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基线PS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PSA倍增时间(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oubling time,PSADT)等等,预测预后对于患者的决策、治疗方案选择和辅助治疗都很关键。这些预后因子对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乃至实现个体化治疗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此,能否请您为我们大概归纳一下CRPC的预后因子?临床上我们如何具体运用这些预后因子来预测患者的预后?

叶定伟教授:目前,有一部分预后因子应用于临床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预后,手术和治疗前PSA基线值很高,预测后期内分泌治疗和后续CRPC治疗有效性时限较短,总体生存和预后较差,因此病理的分化程度非常重要。

比如,Gleason评分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低分化(大于等于8分)预后较差。此外,目前有相关学者研究关于前列腺PSA动力学改变,如PSA倍增时间,也能用于预后估测。

最近几年,国外有文献报道血红蛋白指标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还有其他因子肥胖指数等。另外,最近美国FDA批准了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对前列腺癌治疗的预测指标。

但是,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应根据医生个人经验,要先在临床上不断得到验证,希望未来某些指标能确定治疗方案。

丁香园:我们知道,肿瘤转移是导致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系统是远处器官转移的先决条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因能反映患者个体的肿瘤特征且较易获得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基线CTC计数及治疗过程中CTC数目的变化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或)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CTC计数已被FDA批准用于预测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在这里,我们想请您为大家科普一下,CTC相比其他常用的预后因子,它的优缺点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仅凭CTC计数来判断患者的预后呢?

叶定伟教授:CTC目前在一些实体肿瘤中,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得到了美国FDA批准用于肿瘤治疗预测指标。目前,治疗分成两组,CTC数目的高低决定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FS和OS的差别。坦白说,这一指标目前还没有在临床很好地广泛开展和验证。我认为这一技术在亚洲很具有前景,相信未来,中国通过不断地验证,能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而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使其成为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指标。

丁香园:在CRPC新的治疗方式出现以后,上述这些可能的预后评估因子是否仍然具有临床意义呢?

叶定伟教授:随着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涌现,CRPC的理念出现了。关于CTC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通过应用CTC数目可以预测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比特龙的治疗效果,开创了CTC作为个体化预测新内分泌药物疗效的新局面。同时,我们也期待CTC会对其他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具有预测价值。

编辑: 喻信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