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2019 | 肾癌、尿路上皮癌资讯速递

2019-06-11 11:23 来源:南京鼓医泌尿外科 作者:南京鼓医泌尿外科
字体大小
- | +

6 月 2 日~3 日是泌尿系肿瘤方向最后两天,内容除了一项前列腺癌方面的 LBA,其他基本集中在肾癌和尿路上皮癌。

首先小编介绍下 ASCO 摘要的类型,它分为两种:延迟公布摘要(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和普通摘要。一般来说带 LBA 编号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响,甚至影响诊疗指南制定,所以会前对摘要内容进行了保密。

前列腺癌篇

6 月 2 日的 ASCO 全体大会专场公布了 4 项最重要的研究 LBA1~4。其中有一项前列腺癌方面的临床研究 ENZAMET:ADT 治疗联合恩杂鲁胺或传统非甾体抗雄激素用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 III 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mHSPC 患者被 1:1 随机分配以接受 ADT 加恩杂鲁胺或传统非甾体抗雄激素(比卡鲁胺、氟他胺等)。研究按照疾病负荷(低与高,根据 CHAARTED 研究)、既往多西他赛治疗情况、合并症评价指数(ACE-27)和研究中心等因素进行分层,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ADT+NSAA 组和 ADT+恩杂鲁胺组分别为 562 例和 563 例患者。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和 80%,HR 0.67(95%CI:0.52~0.86),p= 0.002,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了 33% 的死亡风险。次要终点显示,无论是至 PSA 升高/临床进展或死亡的时间还是至临床进展的时间,ADT+恩杂鲁胺组均显著优于 ADT+NSAA 组。

对是否联合过多西他赛治疗做亚组分析显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人群共 503 人,其中 71% 为高瘤负荷,ADT+恩杂鲁胺组仅在 PFS 体现优势,OS 与对照组间差距不明显;而未联合过多西他赛治疗的人群,共计 622 人,37% 为高瘤负荷,ADT+恩杂鲁胺组在 PFS 和 OS 均有显著获益。以上差别可能与联合多西他赛后的治疗毒性有关。

安全性分析显示,ADT+NSAA 组和 ADT+恩杂鲁胺组,每年的 SAE 发生率分别为 33% 和 34%。ADT+恩杂鲁胺组的晕厥和疲劳较多。对于接受恩杂鲁胺+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生存质量分析和更长时间随访,以确认评估化疗联合恩杂鲁胺治疗是否会带来临床获益。因此在 mHSPC 患者中,ADT 更早联合恩杂鲁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且高瘤负荷和低瘤负荷均可获益。

这项Ⅲ期研究的临床意义重大,ENZAMET 研究显示在 mHSPC 期间及时 ADT 联合恩杂鲁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 3 年以上的总生存率,因此入选 LAB。

ARCHES 研究是在 mHSPC 患者中比较恩杂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与安慰剂联合 ADT 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 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 III 期研究。小编看来 ENZAMET 在主要入排标准上与 ARCHES 大致相同,在化疗周期限制等方面稍有区别。在 mHSPC 期间,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 ADT+NSAA 的全雄阻断治疗,ENZAMET 的方案设计更能凸显出在目前的真实世界中恩杂鲁胺的强效作用。

SHR3680 联合雄激素去除疗法(ADT)对比比卡鲁胺联合 ADT 治疗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的 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我科开展,中国 ARCHES 研究也即将进行,如有需要的患者可至南京鼓楼医院 1 号楼 18 层受试者接待室咨询。

肾癌、尿路上皮癌篇

前列腺癌相关内容结束了,下面给大家再介绍本次大会肾癌和尿路上皮癌的一些热点话题:

1. 转移性肾癌(mRCC)的减瘤术:Carmena 研究的更新

Carmena 是一项随机Ⅲ期研究,在 450 例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中,评估了减瘤术后舒尼替尼治疗 (A 组) 和单用舒尼替尼治疗 (B 组) 的疗效,基于这一研究,不再推荐 mRCC 患者接受减瘤性肾切除术 (Mejean,et al, NEJM,2018)。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无法从减瘤术治疗中获益呢?

本研究分析了 Carmena 中不同亚组患者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根据 IMDC 风险分组将入组人群重新分层,还分析了一个转移部位与多转移部位的患者,以及 B 组中接受二次减瘤术的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结果:在中位随访 61.5 个月后,对意向治疗(ITT)人群根据 MSKCC 风险分组,IMDC 进行分层分析,其中 A 组和 B 组总 OS 分别为 15.6 vs 19.8 mo,58.6% 的患者为中等风险组。单独分析中等风险组患者,48.1% 的患者仅合并一个危险因素 (诊断和治疗间期为一年),A 组和 B 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 30.5 个月和 25.2 个月 (HR = 1.24[0.81~1.90]);51.9% 的患者合并 2 个危险因素 (多为血红蛋白低、校正后血清钙高或中性粒细胞高),A 组和 B 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 16.6 个月和 31.2 个月 (HR = 0.61[0.41~0.91],P = 0.015)。根据转移灶数目评估,33% 的患者仅合并 1 个转移灶,A 组和 B 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 23.6 个月和 22.7 个月 (HR = 1.08[0.75~1.57]。B 组患者有 40 例接受二次减瘤术,中位 OS 为 48.5 个月(95%CI,27.9~64.4 个月);而从未接受过手术的患者中,中位 OS 为 15.7 个月(95%CI,13.3~20.5 个月)。

结论:随访后发现在意向治疗人群中,无论是采用 MSKCC 还是 IMDC 风险分组,Carmena 研究结果再次确认减瘤术后序贯舒尼替尼并不优于单纯使用舒尼替尼。转移灶的数量并不能帮助筛选手术的适应人群。只有一个 IMDC 危险因素时,减瘤术可能会带来一定获益。接受二次减瘤术患者具有更长的 OS,提示部分患者可以考虑二次减瘤性肾切除术。

在专题讨论环节,点评专家对 mRCC 减瘤术也提出了自己的筛选标准:1. 无未经治疗的脑转移;2. 好的体力状态;3. 良好营养状态;4. 能行外科手术切除掉;5. 不可切除病灶没有威胁;6. 中低危;7. 症状由原发瘤引起。她同时还提出未来还需要合适的标记物、客观的风险计算方法、综合评估策略等工具来更好地筛选适合的患者。

2018 年 ASCO 年会 CARMENA 随访结果显示,减瘤性手术+舒尼替尼与单用舒尼替尼相比,无论是 OS 还是 PFS,两组之间都没有统计学差异。结合减瘤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单纯舒尼替尼组的临床获益明显优于减瘤术组,把外科医生拒之 mRCC 治疗门外。而今年对 CARMENA 随访和分层分析发现,只有一个 IMDC 危险因素,减瘤术可能会带来一定获益,且接受二次减瘤术患者具有更长的 OS。这又提示了晚期肾癌治疗过程还需要外科医生的角色。这把众多外科医生又拉了回来,擦干眼泪抚平伤口,继续负重前行。

2.免疫治疗联合减瘤术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

一项评估纳武利尤单抗单用,和联用贝伐珠单抗或伊匹木单抗在转移性肾细胞癌 (mRCC) 患者中的应用,这些患者有资格接受细胞减少性肾切除、转移性切除或治疗后活检 (Bx)。

方法:入组了既往接受或未接受过免疫治疗和抗 VEGF 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随机 2∶3∶2 分配,分别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之后再行减瘤术或活检,然后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维持治疗 2 年,并获取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总体人群中,包括手术在内的最佳总反应率(CR+PR),纳武利尤单抗组、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组分别为 55%、44% 和 43%;3 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 14.5 个月、7.6 个月和 7.5 个月。1 年的总生存率 3 组分别为 86%、73% 和 83%。与治疗相关 ≥ 3 级毒性发生率分别为 38%、42%(高血压占 18%) 和 47%。接受减瘤术患者的最佳总反应率,纳武利尤单抗组、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组分别为 86%、88% 和 69%;中位 PFS 分别为 17.3 个月 (6.1 个月~NR)、7.6 个月 (5.7~10.3 个月) 和 8.9 个月 (2.9~ 23.0 个月);1 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 100%、94% 和 92%;在中位随访 24.6 个月后,患者的中位 OS 尚未达到。

免疫和基因谱分析显示:1) 肿瘤浸润 CD8 T 细胞与纳武利尤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关,但与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的疗效无关;2) 肿瘤 IFN 通路基因表达与疗效相关;3)PD-L1 表达水平、肿瘤突变或突变负荷、新抗原并不与疗效相关。

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减瘤术是安全的,且可以给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带来治疗获益,未来需要在大型Ⅲ期研究中验证这一模式,同时进行相关标志物分析。

3.mRCC 转移灶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转移灶切除术后没有疾病证据(NED)的患者复发风险很高,但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系统性治疗能使患者获益。培唑帕尼是靶向 VEGFR 和其他激酶的 TKI,已经获批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帕唑帕尼对比安慰剂治疗转移灶切除术后无疾病证据转移性肾细胞癌的随机、双盲Ⅲ期研究,将患者随机 1∶1 分配接受帕唑帕尼或安慰剂治疗 52 周。结果:共有 129 名患者入组。随机化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30 个月。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DFS 的风险比(95%CI)为 0.85(0.55,1.31)p = 0.47,有利于帕唑帕尼。在揭盲时,22/129(17%)的受试者已经死亡。总生存率(OS)的 HR 为 2.65(1.02-6.9),安慰剂更优(p = 0.05)。

结论:对于转移灶切除术后接受 NED 的 mRCC 患者,52 周的帕唑帕尼与单纯安慰剂相比没有改善 DFS,且观察到帕唑帕尼组 OS 更差的趋势。

4.伴肉瘤样的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来自 KEYNOTE-426 Ⅲ期研究 IMDC 中/高风险和肉瘤样亚组的分析结果。

背景:KEYNOTE-426 研究显示,对比舒尼替尼,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一线治疗时,可以显著改善 OS、PFS 和 ORR。同时不论 PD-L1 表达, 在所有 IMDC 风险亚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的获益一致。本次更新结果中,研究者报告了伴肉瘤样特征的 IMDC 中或高风险组患者的相关疗效数据。

方法:861 例既往未接受系统性治疗,KPS ≥ 70 分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 1∶1 随机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或舒尼替尼。研究主要终点为 OS 和 PFS;重要次要终点为 ORR。

结果:所有随机患者中,592 例 (68.8%) 为 IMDC 中或高风险人群。在 IMDC 中或高风险人群中,对比舒尼替尼,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 OS(HR = 0.52,95%CI 0.37~0.74),1 年生存率分别为 87.3% 和 71.3%;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的中位 PFS 为 12.6 个月,舒尼替尼组为 8.2 个月,联合治疗同样具有显著优势。联合治疗组的 ORR 达 55.8%,舒尼替尼组为 29.%,2 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 4.8% 和 0.7%。在 578 例状态已知的患者中,105 例 (18.2%) 具有肉瘤样癌特征,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和舒尼替尼组分别为 51 例和 54 例,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同样显著改善了 OS(HR = 0.58,95%CI 0.21~1.59),1 年生存率分别为 83.4% 和 79.5%;联合治疗组中位 PFS 未达到,而舒尼替尼组为 8.4 个月。ORR 两 组分别 58.8% 和 31.5%,CR 率分别为 11.8% 和 0%。

结论:在 IMDC 中/高风险人群以及具有肉瘤样癌特征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可以带来更为显著的生存获益,这一结果与总体人群治疗结果相似。

CheckMate 214 对具有类肉瘤特征的先前未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的 IMDC 中度/低风险患者中的 Nivolumab 加 Ipilimumab 或舒尼替尼的事后分析。

在对 CheckMate 214 的这一事后描述性亚组分析中发现,Nivolumab 加 Ipilimumab 在先前未治疗的中高危风险,具有肉瘤样特征的晚期透明细胞 RCC 与舒尼替尼联用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和延长的生存期,具有一致的安全性。其前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Atezolizumab+ bevacizumab 与舒尼替尼在未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和肉瘤样组织学的患者对比:IMmotion151 亚组分析。

在 3 期 IMmotion151 试验中,Atezolizumab+ bevacizumab 对比舒尼替尼在未经治疗的表达 PD-L1 的整体 mRCC 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 PFS 差异。在本次亚组分析中显示无论 PD-L1 状态如何,伴有肉瘤样组织学的 mRCC 患者在使用 Atezolizumab + bevacizumab vs 舒尼替尼治疗时 OS 和 PFS 均较长且 ORR、CR 较好。

结论:肾肉瘤样细胞癌恶性度极高,生长迅速,极易侵犯周围组织,发生局部复发、种植和远处转移;肾癌肉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早期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案;本病预后差,5 年生存率极低。目前采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中显示对 IMDC 中/高风险人群以及具有肉瘤样癌特征的 mRCC 患者中,可能带来更为显著的生存获益。

5.减少帕唑帕尼与食物同服时剂量:耐受性更好?药物成本更低?

帕唑帕尼可用于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和转移性肾细胞癌,每日口服固定剂量 800 mg,禁食。我们假设用食物摄取帕唑帕尼可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胃肠道不良事件。此外,食物干预导致更好的吸收,可以导致更低的剂量,这可以显著降低治疗成本。确定 600 mg 帕唑帕尼与早餐一起服用是否与禁食的 800 mg 帕唑帕尼生物等效。通过癌症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了两种摄入方案的毒性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论:与食物一起摄入 600 mg 帕唑帕尼导致生物等效暴露,并且优于不含食物的标准帕唑帕尼剂量。此外,通过这种简单的食物干预,用帕唑帕尼治疗的患者可以大幅降低治疗成本。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想起了前列腺癌壁报有两篇是关于Abiraterone联合 ADT 和单用Abiraterone在 mCRPC 阶段对睾酮抑制情况的分析研究。两篇报道均显示,在 mCRPC 阶段Abiraterone+ADT 和单用Abiraterone,对睾酮抑制无明显差异。单药使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减轻经济负担。咨询了相关人士,在Abiraterone早年的 I 期临床研究(健康人群)中,使用目前双倍剂量的Abiraterone才能达到和Abiraterone+ADT 同等的睾酮抑制效果,但对应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将会大大增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宋刚教授谈到可能是因为患者进展到 mCRPC 阶段,既往已长期使用 ADT 治疗,导致雄激素信号轴上游通路功能已经耗竭,而Abiraterone能强效阻断下游的雄激素合成,因此这阶段 ADT 价值凸显不出来了。因此,小编在想是不是本研究的生物等效也是药物受到肿瘤患者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呢?有待进一步思考。

6.抗体-药物偶联(ADC) 药物在尿路上皮癌方兴未艾

ADC 药物是通过连接子把抗体和化药连接起来靶向发挥药效。通过抗体精确制导瞄准肿瘤细胞,然后用携带的化药高效杀死肿瘤细胞。既往在乳腺癌领域研究较多。本次有两项研究吸引了小编的目光。

RC48-ADC 治疗 HER2 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II 期临床试验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在接受 RC48-ADC 治疗的 43 例二线及多线尿路上皮癌受试者中,确证客观缓解率高达 51.2%,疾病控制率高达 90.7%。RC48-ADC 在并发肺转移、肝转移等多个部位转移以及此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中,表现也十分出色。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治疗 HER2 阳性尿路上皮癌的药品获得上市批准,RC48 的上述结果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有效率高,而且大幅延长了一线治疗失败后患者的生存期。

开放、单臂、多中心评价 RC48-ADC 治疗 HER2 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正在我科开展,如有需要的患者可至南京鼓楼医院 1 号楼 18 层受试者接待室咨询。

7. EV-201:enfortumab vedotin 单药治疗前用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结果。

背景:Enfortumab vedotin(EV)是一种靶向 Nectin-4 的抗体-药物偶联物。EV-201 是一项关键的单臂、双队列研究,对于先前 CPI 和含铂化疗(队列 1)或 CPI 且未接受过化疗(队列 2)的 la / mUC 患者的 EV。本次提供来自第 1 组的初步数据。

方法:患者在每个 28 天周期的第 1,8 和 15 天接受 EV。主要终点是 ORR,次要终点是响应持续时间,PFS,OS,安全性/耐受性。

结果:共 125 人接受 EV 治疗(70% 男性; 中位年龄 69 岁 [范围 40- 84 y]; 34% 上尿道; 中位数为 2 的先前全身治疗)。截至 2019 年 1 月 3 日,确诊的 ORR 为 42%(95%CI:33.6%-51.6%),CR 为 9%。CPI 无应答者和肝转移患者的 ORR 分别为 38% 和 36%。最常见的治疗相关 AE 包括疲劳(50%),脱发(48%)和食欲减退(41%)。与治疗相关的特别关注 AE 包括任何皮疹(48% 所有等级,11%≥ G3)和任何周围神经病变(50% 所有等级,3%≥ G3)。

结论:该 EV 关键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临床上有意义的 ORR,与 1 期临床试验一致,la / mUC 患者与之前的铂和 CPI,包括肝转移患者,其中存在很高的未满足需求。在这些患者中,EV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8. 免疫治疗联合 GC 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标准疗法,既往有数据表明,血管生成对尿路上皮癌的增殖和疾病进展有影响,CALGB 90601 (Alliance):比较吉西他滨+顺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安慰剂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研究入组了先前未接受化疗或者距离上一次接受辅助治疗超过 12 个月的 mUC,ECOG 0~1。按 1∶1 随机分配,均接受 GC,一组同时给予贝伐珠单抗,另一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研究根据内脏转移情况以及既往化疗史对患者进行分层,研究主要终点为 OS,次要终点包括 PFS, ORR 和 ≥ 3 级毒性。研究显示,联合组的中位 OS 为 14.5 个月,单纯化疗组的中位 OS 为 14.3 个月(HR = 0.87,95%CI 0.72~1.06,双侧检验 P = 0.17)。PFS 分析,联合治疗组 PFS 更长,对比单纯化疗,降低 23% 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方面,≥ 3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 83.5%,单纯化疗组为 80.7%。

结论: 在 GC 的基础上添加贝伐珠单抗并未提高 mUC 患者的 OS,但能够延长 PFS。14 个月左右的中位 OS 与先前以顺铂为基础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乳腺癌、肺癌等都展示出显著的疗效,那么两者联合治疗在膀胱癌中会怎样呢?

9.GC 后是否使用免疫治疗维持?

前一个研究显示在 GC 的基础上添加贝伐珠单抗并未提高 mUC 患者的 OS。那么在 GC 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作为「转换维持」治疗的是否有潜在获益呢?HCRN GU14-182 研究是随机、双盲、Ⅱ期研究:帕博利珠单抗 vs 安慰剂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的维持治疗。研究招募至多接受 8 周期一线含铂化疗后疾病至少稳定的患者,按 1∶1 随机分配给予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治疗时长最多 24 个月,安慰剂治疗进展患者可以交叉至帕博利珠单抗组进行治疗。研究根据化疗前是否存在内脏转移和一线化疗应答情况进行随机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 PFS。

结果:安慰剂组和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分别接受了中位 6 个周期和 8 个周期的治疗,除基线完全缓解(CR)患者,安慰剂组和帕博利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 12%(5/42 例)和 22%(10/46 例),2 组分别有 48% 和 56% 的患者发生 3~4 级不良事件。中位随访 14.7 个月,41 名患者死亡,26/52 例安慰剂组患者交叉至帕博利珠单抗组。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 PFS 明显长于安慰剂组(P = 0.038)。18 个月时受限制的中位无进展生存,安慰剂组为 5.6 个月,帕博利珠单抗组为 8.2 个月(P = 0.023)。

结论: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在一线接受含铂化疗后给予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一线化疗反应,延长患者的 PFS。

10.局部晚期膀胱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vs 辅助放疗

局部晚期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部分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宜进行辅助化疗或预期化疗效果下降,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替代治疗方案,所以患者通常选择观察治疗。本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术后放疗和辅助化疗的作用,并假设术后放疗可以达到与辅助化疗类似的无病生存期(DFS)。方法:本研究入组患者年龄 ≤ 70 岁,伴 ≥ 1 个如下因素:分期 ≥ pT3b/T4a、3 级、淋巴结阳性,同时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切缘阴性。术后放疗包括 3D 适形盆腔放疗,化疗方案为 GC 4 周期。结果:术后放疗组招募了 78 例患者,化疗组 45 例。尿路上皮癌占 51%,鳞状细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占 49%。术后放疗和辅助化疗组 2 年 DFS 率分别为 54% 和 47%(P = 0.16),LRFS 分别为 92% 和 69%(P = 0.02),DMFS 分别为 75% 和 79%(P = 0.07),OS 率分别为 61% 和 60%(HR = 0.94,95%CI0.52~1.69,P = 0.83),6 例(8%)接受术后放疗患者和 1 例(2%)辅助化疗患者发生迟发性 ≥ 3 级胃肠道毒性。

这项随机研究表明,在 DFS、DMFS 或 OS 方面,术后放疗与辅助化疗相比,局部控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别。研究结果提示: 对于不适合辅助化疗或拒绝接受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放疗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本次 ASCO 泌尿系统方面内容给大家汇报结束了,不难发现,在对抗肿瘤的艰难道路上大家都竭尽所能把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全都用上,但是最后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治病归根到底治的是人。在小编看来:中国讲究「和」,那么肿瘤的最佳治疗或许就是要达到一种平衡吧。

小编第一次参加 ASCO 年会的收获和感慨颇多:

1、听了众多顶级肿瘤学教授的讲座,感慨学无止境,自己掌握的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

2、自己的临床研究设计意识落后,一些大会口头报道病例数也不是很多,可是关键在于具有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设计方法;

3、尽管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临床病人随访,可是面对国外少则 2-3 年,多则 8-9 年的常规化随访时间,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下,我们的随访工作还任重道远。

4、关心每一位患者,向每位患者学习,这不仅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更要成为今后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

最后感谢郭宏骞教授给小编本次 ASCO 学习的机会;感谢同行的各位专家和教授,在会议期间对小编的指导和关心;也感谢幕后工作的各位师兄弟姐妹熬夜帮助小编修改编辑,感谢大家!

编辑: 张宇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