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精是否与男性的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有关一直存在争议。既有研究证实频繁射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也有研究认为射精次数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无关。
考虑到研究性质,2016 年发表在 Eur Urol 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有参考价值,该研究纳入了 31925 例美国男性,经过 10 余年的长期随访发现,男性成年后的射精频率越高,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越低。
对于 20~29 岁的男性,每月射精超过 21 次时,患癌风险较每月射精 4~7 次的男性降低 19%;
对于 40~49 岁的男性,每月射精超过 21 次时,患癌风险较每月射精 4~7 次的男性降低 22%。
射精降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原因仍不清楚,也诞生了许多假说。有种解释是前列腺瘀滞理论。
该理论认为,前列腺内会积累很多致癌物质,射精能帮助排出一些致癌物质。射精间隔越长,前列腺组织暴露在致癌环境中的时间越长,致癌风险越高。简单说,因为毒素排出了,致癌途径就关闭了,正常的细胞又重新占领高地了。如何验证这个貌似朴素的理论呢?
我们知道,正常组织在癌变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的改变。按照前列腺瘀滞理论,前列腺癌周围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应该会受到射精次数的影响。为了进行验证,上述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上述 31925 例男性中选择了 157 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基因层面的分析。
研究者提取了这些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组织,研究前列腺癌组织和周围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不受射精次数的影响;而在前列腺周围组织中,409 个基因和 6 条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受到射精次数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如果射精次数影响到前列腺组织的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通路,那么也许其中一条受影响的信号通路会改变前列腺组织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从而对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造成影响。
该研究虽然初步验证了前列腺瘀滞理论,但作为观察项研究它存在许多局限性。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偏小,且不能除外健康情况和其它生活方式对前列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此外,基因表达数据的采集时间是诊断或治疗前列腺癌时,而不是受试者报告他们的射精次数时,这中间的间隔是否会发生影响前列腺组织基因表达的事件也不得而知。
其实,射精次数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尚无定论。小撸怡情,起码不必担心患癌而增加心理负担。但也没必要去追求潜在的降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而刻意去达到每月 20 余次的射精次数。在这个问题上,事实的真相也许并不重要,但在科学的道路上,追求事实而去进行科学验证的刨根问底精神才是应该有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1. Rider JR, Wilson KM, Sinnott JA, et al. 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 Eur Urol.2016; 70:974–82.
2. Sinnott JA, Brumberg K, Wilson KM, et al.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state tissue according to ejaculation frequency. Eur Urol. 2018; 74(5):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