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增加新发高血压患病风险

2016-12-20 08: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旸
字体大小
- | +

自从 1976 年 Ferstrom 教授等首次提出经皮肾造瘘(PNL))取石的概念来,经皮肾镜取石术便被广泛应用,并逐步取代了开放取石的方法。相较于体外冲击波碎石(SWL),PNL 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及性价比。如今,对于>2 cm 肾结石,>1.5 cm 下盏结石及鹿角形结石等体积较大结石,PNL 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然而,PNL 的主要缺点在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 PNL 术后短期的并发症,而有关其远期并发症的研究则较少见。并且,现有的研究鲜有关于 PNL 与患者术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报道,尤其是关于亚洲人群的报道。随着 PNL 开展数量的增多,这一问题十分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为此,中国台湾的 Chien 教授等利用台湾地区的纵向健康保险数据库(LHID2000)进行了一项大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 PNL 与患者术后新发高血压风险性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8 月的 Urology 杂志上。

研究涵盖了 2001 年至 2005 年间 50,538 例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年龄均>18 岁,分为 PNL 治疗组、输尿管镜治疗组及未治疗组三组。使用倾向的分匹配法消除三组间年龄、性别、城乡化、月收入及并发症等的基线资料差异。随后,研究将 PNL 及 URS 作为时间依赖的协变量并通过 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 PNL 及 URS 术后新发高血压的危险率比(aHR)。另外,研究还通过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预测 PNL 及 URS 对新发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共有 2552 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三组人数分别为 232、1160、1160。6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PNL 组的新发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是未治疗组的 1.48 倍 和 USR 组的 1.39 倍 ;而 USR 组与未治疗组之间的新发高血压发病率则无差异;随访期间,PNL 组每年每 1000 人中有 44.5 例新增高血压患者,而这一数字在 URS 组及未治疗组中为 33.0 和 30.2。

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PNL 组患者无高血压率同样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及 USR 组;尽管如此,三组患者平均新发高血压的发病时间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 3.2 年, 3.4 年及 3.7 年。

目前,PNL 与术后新发高血压的具体原因仍不明确。一些研究认为,肾结石的成因与高血压形成存在相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hien 教授等最后指出,PNL 患者新发高血压风险更高可能与接受 PNL 治疗的患者大多结石体积较大相关。然而,该研究并未比较各组织间结石体积的大小、发病次数、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

尽管如此,该研究仍为 PNL 治疗及术后新发高血压风险率的相关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总之,对于接受 PNL 的患者,术后随访中仍须密切监测血压。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杨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