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目前的研究显示,DNA 修复基因的突变与局灶性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和癌症相关死亡率关系密切。因此,寻找基因标志物则显得极其重要。
然而,针对无法兼备家族易感性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因 DNA 修复基因突变的水平极低,难以进行常规检测。而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目前关于其 DNA 修复基因突变的频率鲜有报道。
为了明确 DNA 修复基因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突变频率,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 Nelson 博士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于 2016 年 6 月发表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杂志。
该研究分析了 692 例无法因家族易感性或诊断年龄选择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全外显子序列或靶基因下游序列的多元分析方法,评估癌症易感相关的 20 个 DNA 修复基因的突变情况。
研究显示,82 例(11.8%)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至少有一个参与 DNA 修复过程的致病性基因发生突变。在 84 例的基因突变中,截短突变为 79 例,错义突变为 5 例。而突变的 16 个基因中, BRCA2 所占的比例最高(44%),其次为 ATM(13%),CHEK2(12%),BRCA1(7%),RADS1D(4%),PALB2(4%)。并且,在 DNA 修复基因序列分析中,发现 59% 患者(36/61)存在第二等位基因的明显异常。而基因突变的频率与是否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患者的诊断年龄以及种族则无相关性。
此外,在对 499 例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析显示,相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其 DNA 修复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降低(4.6%,23/499), 其中低中危(4/162,2%)和高危(19/337,6%)的局灶性肿瘤 DNA 修复基因突变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同时,在对 53105 例非肿瘤人群的分析显示,外显子聚集联合的频率(2.7%)明显低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并且,相对于非肿瘤人群,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单基因突变的相对风险为 3.1%(CHEK2)至 18.6%(BRCA2)。
总之, 转移性前列腺癌 DNA 修复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局灶性前列腺癌,并且与前列腺癌家族史及患者的诊断年龄无关,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