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 Rossella 教授等在 2016 年 1 月份的 Nature reviews 杂志刊文,对 2015 年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回顾。现介绍如下:
2015 年,氟班色林(Flibanserin)用于治疗绝经前妇女性欲低下(HSDD)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使得女性性功能障碍研究领域成为热点,并涌现出多项研究进展。
氟班色林是一种 5-羟色胺 1A 受体激动剂及 5-羟色胺 2A 受体拮抗剂,通过影响女性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影响性欲。三项大型的随机、安慰剂对照 III 期试验证实该药物相比安慰剂可使测试者感到满意的性生活次数增多、性需求增强、不适的性行为次数减少。
对于卫生保健人员(HCPs)来说,治疗 HSDD 的特效药获批无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困扰了至少 10% 女性的疾病将有望被治愈。然而,女性的性功能非常复杂,受体内生化指标、自身心理及人际关系多项因素影响,而氟班色林无法轻松解决所有问题。
为此,公众开始了一场大讨论,人们担心 HCPs 和患者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了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一些研究提示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和冥想训练可有效提高性需求,然而目前仍然缺乏证据级别较高的研究。
女性性功能障碍,最好的治疗方案理应兼顾生化指标和心理因素;然而在当下,应首选那些为治疗 HSDD 而研发的药物,而非那些缺乏严格科学证据的超适应证应用的治疗手段。
Remelanotide 是另一种治疗 HSDD 而研发的药物,它是一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类似物,起到黑色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在 IIb 期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绝经前妇女的 HSDD 取得显著疗效,目前正在筹划 III 期临床试验。该药与氟班色林的作用机制不同,这也拓宽了人们对 HSDD 复杂的生化过程的了解。
性激素与性功能、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近来也颇受关注。性激素水平影响性需求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是可信的,这是因为:1. 两者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 绝经后妇女因 HSDD 而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在接受雄激素治疗后于短期内被证实是有效和安全的。
然而,由于目前的检测手段难以准确测定女性体内雄激素及其前体血清浓度的正常下限,试图通过测定血清雄激素水平低下以诊断 HSDD 的尝试都归于失败。
在丹麦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 25~44 岁间未使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女性中,性需求与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雄烯二酮及脱氢表雄酮浓度相关,而在 45~65 岁间的女性中,只有血清雄烯二酮水平与性需求相关。
此外,美国的全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也显示血清总睾酮水平与性需求、性唤起及自慰次数明显相关,该研究之所以纳入自慰次数为观察指标是因其最不受性伴侣状态而影响。
有趣的是,在 SWAN 研究中,被认为性欲低下的多数女性对性生活感到适度或极度的满足,该结果表明在诊断女性性功能障碍之前应先评估其困扰程度。
而丹麦研究的结果则反映了在个性化治疗中,应当兼顾生化指标及心理因素,在更年轻或更年老的女性中,雄激素水平与性需求的相关性不如 25~44 岁间的女性,因该两类女性更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诸如体形、自尊心、性伴侣状态等。
总之,氟班色林的获批促进了女性性功能障碍领域有更深远的发展。未来对于女性性欲多个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促进临床试验的开展,并最终使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