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低温处理供体可显著改善移植后肾功能

2015-08-25 11: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尹凌帝
字体大小
- | +

肾移植受体若在移植后 7 天内需要透析则称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在肾移植受体中的发生率可达 50%,与移植费用的增加和远期移植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低温治疗,又称目标体温管理,最早应用于心脏停搏、中风和窒息时的神经保护。

然而,目前对于肾移植供体的处理仍强调保温,因低温治疗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尚不确切。在最近的 NEJM 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Niemann 博士团队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脑死亡供体,与正常温度处理相比,轻度低温可显著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

该研究纳入了 394 名脑死亡供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各 197 例。低温组在宣布脑死亡后,接受 34-35℃ 的低温处理,对照组则接受 36.5-37.5℃ 的保温处理。体温控制从器官捐献授权和宣布脑死亡后开始,供者离开监护室到手术室时结束。

经第二轮筛查后,低温组供体 150 例(供 300 只肾),常温组供体 152 例(供 304 只肾),低温组受体 285 例(5 例接受双肾移植),常温组受体 287 例(6 例接受双肾移植),鉴于资料完整性等要求,最终分别有 280 例低温组供体及 286 例常温组供体纳入研究及统计分析范围。

结果显示,280 例低温组和 286 例常温组肾移植受体中,分别有 79 例(28.2%)和 112 例(39.2%)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低温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组。基于多变量模型(考虑受体标准、术前供体肌酐水平、肾冷缺血时间等因素)的主要有效性分析也表明,相较于常温组,低温组显著降低了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

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这种优势在扩大的供体纳入标准亚组患者中更显著,而在经典标准亚组患者中并不显著,虽然结果显示低温较常温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降低(27.3%:33.6%)。另外双肾移植亚组分析显示,5 例低温组受者均未发生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而 6 例常温组受者中 5 例发生了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值得指出的是,很少有研究涉及通过干预供者来减少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之前曾有一项 RCT 研究表明对供者使用低剂量的多巴胺可改善移植肾在受者身上的功能,而其他更多研究则集中在移植后对受者的干预。这一方面反映了供者干预研究伦理学问题的尴尬境地,另外也表明了目前对于供者相关研究的基础机构的空白。

 Niemann 博士强调: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期肾功能差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移植后干预措施只能减轻损伤程度而不能避免这种损伤。供者的低温治疗措施则可使移植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小化,从而使受者获益更多。这也许是低温治疗的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尹凌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